当前位置:主页 > 商业资讯 >

《新闻联播》带给中山的爆点,也是广东的看点

发布时间: 2023-07-11 10:32:33 来源:南方Plus

这两天,中山的“工改”在全国刷屏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7月9日晚间,央视《新闻联播》以2分25秒的时长,报道了中山正在推进的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,将这场土地瓶颈攻坚战带到了全国人民的面前。

7月9日晚间,央视《新闻联播》以2分25秒的时长报道中山“工改”,引发多家媒体关注。

今年以来,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”成为广东省的高频词、关键词。

自2023年元月召开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后,一系列围绕高质量发展的举措、改革在全省层面铺开。今年6月召开的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强调,要激活开放动力,再造发展空间新优势,通过加强对内开放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、深化粤港澳合作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、建设海上广东等在更大范围、更宽领域、更深层次拓展经济纵深,优化生产、分配、流通、消费体系,把经济底盘筑得更厚更实、经济触角伸得更远更深。

可以发现,“再造发展空间新优势”被提到“激活开放动力”的重要位置。今年2月召开的全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明确,广东将主攻“工改工”,推进成片连片改造,拓展制造业的保障空间。随后,广东“制造业当家22条”出台,首提“粤产粤优”亩均效益资源配置改革。

我们看到,珠三角正在发起一场新的“空间革命”:深圳主推“工业上楼”问天空要土地,广州围绕现代产业集群“靶向供地”,珠海大刀阔斧建设5.0产业新空间,佛山布局建设“双十园区”……而中山,则为这场空间革命提供了另一种可能:向全市低效、碎片用地开刀,重塑全市产城空间,再造产业发展逻辑。这也是本次央视及全国媒体关注中山的一大看点。

《新闻联播》关注中山“工改”:为高质量发展闯新路

全国媒体关注:单平台单日内破200万次阅读

当晚的《新闻联播》播出后,中山“工改”立刻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多家媒体的传播,可以算得上是“现象级”的:

一方面,央视网、中国新闻网、环球网等中央级媒体一齐上阵,把传播的阵势拉到了国内的“天花板”,报道内容在“学习强国”平台的播放量更是在24小时内就突破了200万次。

另一方面,中山甚至广东省以外的媒体也纷纷关注“工改”,如湖北日报、四川日报、杭州网、广西新闻网、“学习强国”湖南平台等,持续延展着传播范围的“地平线”。

从其他网络资讯平台来看,腾讯新闻、新浪新闻、凤凰新闻、搜狐新闻、网易新闻、百度等平台,均在其首页、头条、要闻等醒目的位置,推送了《新闻联播》报道中山“工改”的信息。

为何关注:新鲜感、冲击感、信息量“管够”

中山“工改”的一夜爆火,引人思考:从《新闻联播》的播出,到央媒及各省市媒体的进一步传播,为什么它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中山、投向了“工改”?

要搞清楚中山此次为何能够“出圈”,需要同时了解广东全省的痛点所在,以及中山尝试的大胆之处。

“工改”背后的土地瓶颈困境,是广东省甚至是全国多地的“通病”:早年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,土地资源急剧消耗,到如今制造业进一步转型升级时,城市的产业空间宣布告急,这也是广东省提出实施“制造业当家22条”的重要背景。

企业用地难、产业转型难,广东等地迫切寻求一条破解城市产业空间瓶颈的成功实践路径。也正是在这时,中山用“工改”率先走出了一条路径。

目前,中山已经通过“工改”整理出了超过2.2万亩的产业空间,服务了超过210家本土企业增资扩产,新招引了超过140家企业,预计推动新增投资超700亿元。

要知道,最初在中山,不少村集体、企业谈“工改”而色变,却最终转而支持。《新闻联播》报道中出现的中山市黄圃镇千亩连片“工改”项目起初也是极难推动,最终还是被一点一点地“啃”了下来,让人惊叹不可思议。

正是这种“不可思议”,吸引越来越多的视线开始关注中山,关注这场规模和力度空前的土地攻坚战:一年半的时间,整座城市为了这项中心工作,改革体制机制、制定政策体系、集中要素资源、整顿干部风气,近乎是换了一副面貌。

一座城市用一年半大翻新,对于外市、外省的人而言,足够有新鲜感、冲击感,也足够有信息量。

02:35

报道中山“工改”央视记者陈旭婷接受媒体采访

参与本次《新闻联播》报道的央视记者陈旭婷在接受中山当地媒体采访时,认为中山“工改”对全国来说有很大的借鉴意义:“中山的‘工改’,可以说是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生动实践,也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,能够让这样的先进经验,让全国的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,包括其他的省份都能看到,作为一个先进的经验供大家分享。”

南方+记者 陈少宏 罗丽娟

(视频来源:中山手机台)

【作者】 陈少宏;罗丽娟

【来源】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+客户端

标签:

为您推荐